虚拟偶像成趋势,他们真的能出圈吗?

时间:2021-02-01 05:26:31阅读:2672
流量明星接连出现人设崩塌的情况,很多人刚吃完别家的瓜,自家的房子就塌了,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与之对应的,是越来越多的虚拟偶像开始涌现,各大动漫ip都在打造自家的虚拟偶像,打造虚拟偶像,俨然已经成了一种

流量明星接连出现人设崩塌的情况,很多人刚吃完别家的瓜,自家的房子就塌了,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

与之对应的,是越来越多的虚拟偶像开始涌现,各大动漫ip都在打造自家的虚拟偶像,打造虚拟偶像,俨然已经成了一种趋势,活跃于二次元的虚拟偶像们,真的能够出圈吗?

虚拟偶像的发展

“虚拟偶像”一词最早由日本在1990年提出,而虚拟偶像的发展,则是需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。

1961年,美国推出了第一台会唱歌的计算机“IBM7094”,这也是工人的虚拟偶像最早的雏形。

1983年播出的日本动画《超时空要塞》的女主角林明美,在动画中就有一个当明星的愿望,在动画完结一年之后,成为了业界内第一位虚拟偶像。

1985年,英国虚拟人物Max Headroom诞生,他在电影中脱颖而出,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仿真人物,后来接过很多广告。

1996年,日本真正通过CG技术打造了一个虚拟偶像“伊达杏子”,还为她出过唱片,就这样,能唱能跳的虚拟偶像诞生了。

2001年,我国出现了首位虚拟偶像“青娜”,取的是“CHINA”的谐音,希望能够填补中国虚拟偶像的空白,但是没能达到商业预期,最终只能不了了之。

此后虚拟歌姬和虚拟偶像越来越多,大家最熟悉的要数初音未来和洛天依。

2007年,日本推出的初音未来凭借一首《甩葱歌》出名,被越来越多人熟知。

2011年,推出了虚拟偶像东方栀子,但因为形象和初音未来太像,引起了网友的争议,所以最终放弃了这个角色。

2012年,以国内知名配音演员山新为声源的洛天依出道,“华风夏韵,洛水天依”,极具中国风味的洛天依,一出道便受到了国内二次元爱好者的喜爱。

到现在,诞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虚拟偶像,俨然成为一种趋势。

虚拟偶像的商业活动

既然已经被打造成了偶像,自然少不了参加各种商业活动,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。

初音未来多次举办线下演唱会,2009年举办的第一场演唱会,仅仅两分钟,门票就被抢完,后来更是在日本、中国、欧洲、北美等数十个城市巡演,每一场都是座无虚席,现在更是入驻了淘宝,摇身一变成为带货达人。

洛天依也活跃在各大舞台,参加过两年的江苏春晚,代言过“新奔奔”汽车,举办过全息演唱会,也和李佳琦在直播间互动带过货,不比一些明星奔波的少。

动画中的虚拟偶像,如涂山苏苏和叶修,也代言过很多品牌,史莱克三美已经出了新形象并拍摄了MV,彩条屋的封神四杰也组团出道,没少接广告,伍六七更是从一开始就定位成了个人IP,还有很多国漫作品,都在打造自己的虚拟偶像。

虚拟偶像的利弊

虚拟偶像的存在是时代发展的产物,将虚拟偶像推到大众面前,既有好处,又有坏处。

虚拟偶像的人设一旦设定,后续的行为只需要围绕这一个人设展开即可,永远不会出现人设崩塌的情况,粉丝也无需担心这个房子会塌掉。

虚拟偶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,让二次元的偶像出现在三次元,能给二次元以亲切感,给三次元以新鲜感。

虚拟偶像终究只是没有温度的数据,和真人相比,还是少了一些真实感,追星一族不一定会接受这样的虚拟偶像。

虚拟偶像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,现阶段,虚拟偶像的一只单曲制作成本在200万左右,而一场10首歌曲的线下演唱会的运营成本则是超过了2000万,这远远高出了真人偶像的运营成本。

虚拟偶像出圈之路

所谓出圈,是让更多非二次元人群接受这些虚拟偶像,但是虚拟偶像发展这么多年,大家真正熟悉的虚拟偶像却屈指可数,一个虚拟偶像想要出圈实在是太难了。

不过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,5G和VR技术的应用,或许会大幅度降低虚拟偶像的运营成本,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虚拟偶像。

如同各种真人选秀一样,一个虚拟偶像想要成功出圈,也是需要在众多虚拟偶像中表现极佳,才能真正脱颖而出,虽然竞争激烈,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虚拟偶像出圈,被大家所熟知的!

参考资料:浅谈虚拟偶像——技术革新与文化发展的双向推动,华谊兄弟研究院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